取消春节,取缔中医,专家的建议正在一步步断送着我们文化与传承
上古三皇文化公众号替代号
敬请关注!
疫情放开这段时间,各路所谓的砖家又再次的跳出来,发表各种建议,在专家的建议之下,物价飞涨,甚至很多物品到了有价无市的程度。
这些年来,一些人从所谓的“专家”一步步的变成了“砖家”,在我们眼中,由原来的“权威”逐渐变成了现在的“笑柄”。
主要是因为很多专家的言论,真的是过于荒谬,很难让人信服。
比如,当年专家一番言论,“中国的环境污染,主要原因是因为新年燃放烟花爆竹所导致的。”就是这样的一个建议,葬送了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,大年夜从此变的静悄悄,从此再也没见到过五彩缤纷的烟花,也没有听到过热闹非凡的鞭炮声,同时一起消失的,还有曾经的年味。
但对于汽车尾气的污染,对于工业的污染,专家却只字未提,更别说是一个合理化的建议。
但禁止之后,环境真的得到改变了么?除了把我们的传统节日给磨灭了,从而助力了圣诞节平安夜之类洋节日的入侵之外,起到了其他的什么作用了么?环境污染,得到改善了么?并没有,只是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,对我们自己的春节意识逐步的淡化。
外国文化的入侵加上本国专家的助力,一步步蚕食着中国的传承,吃了几千年的猪油,因为一句没有经过检验,再次的一刀切,全部去超市买桶装油,但仔细查证我发现,我国十大食用油品牌有四家是外资全部控股,分别是金龙鱼、多力MIGHTY、胡姬花、刀唛Knife,占全国食用油消费的68.7%。
食用油可谓是跟盐一样,是生活的必需品,仅仅一句:“猪油未曾经过检验。”我们在为外企创造了多少的利润?
但是,猪油真的就是不健康么?不如这些品牌的食用油么?
到底是因为不健康还是因为资本的介入?类似猪油这种中国独有的,还有中医。现在又有多少的所谓专家呼吁取缔呢?
中国医药史上,首先拿中医开刀的是余云岫。
他认为中医学“是占星术和不科学的玄学”,中医无明确之实验,无巩固之证据,不问真相是非合不合也。
因此,余云岫主张坚决消灭中医,如不消灭中医,不但妨碍民族的繁息、民生的改良,而且国际地位的“迁善”也无从谈起;“旧医一日不除,民众思想一日不变,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,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”。
在我看来,相信科学固然重要,但是不能因为有了科学,就不允许其他学术的存在。难道玄学就没有自己存在的道理么?很多国外的科学家也发表过一些言论:“科学的尽头是神学”。难道这就推翻他以前所有的学术成果了么?科学与其他的学术是不能共存的么?
2004年的时候,日本所有的学校就恢复了中医教学,2006年,把中医学考试作为医生职业考试的内容之一,2008年,还把中医上升到了一个更强的管理层次。
韩国忙着申遗,把我们中国的文化节日归于自己的名下,日本忙着学习我们国家的传承与文明,而我们在忙着什么呢?忙着置办圣诞树!
在民国初期,我国有中医80万人,到了1949年,是50万人,而到2005年只有27万人了,相比对照,西医1949年是8.7万人,到现在为止是175万人,接近中医的六倍。
不能否认,现在有很多无良之人,假借中医身份,招摇撞骗,误人病情,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医的形象。对于这些害群之马理应严惩,但严惩的手段绝对不是把中医学给直接取缔掉。
中医的存在和地位,是整个世界文明中绝无仅有,它独立于现在的所有科学和医学之外,也是悠悠华夏历史流传下来的重要传承,它的存在不同于那些旧社会的陋习制度,例如裹脚,男尊女卑等等,那些传统的旧思想,旧观念,固然会影响我们国家的发展与长治久安,但在当今社会,中医的存在并不是影响我们国家发展的绊脚石。
我们批判的是阻碍创造力发挥现实因素,而不是一味的批判祖宗。传统文化现在绝对不是阻碍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。
《肘后备急方》记载用青蒿治疗疟疾寒热。“青蒿一握。以水二升浸,绞取汁,尽服之。”
关键的一点,在于不能加热。前人用青蒿做的实验,大都把青蒿像普通的草药一样加热炮制,这导致了青蒿抗疟性能的下降乃至丧失。而在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提纯,就可以得到抗疟效果非常好的青蒿素,这就是青蒿鲜用以抗疟,“以水二升浸,绞取汁”的内涵和要义所在。
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就是从古籍《肘后备急方》中得到的启发,推进了抗疟药青蒿素的发现和研制,由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,受到世界瞩目。
这就是我们很多人眼中“无用”的中医学,而《肘后备急方》是东晋时期的葛洪所著,约成书于3世纪末。
拓展阅读:
徐文兵被禁止抖音讲课,罗大伦直播间被封,是谁不让中医发声?!中医得罪了谁?
一场巨大的阴谋迫近:两次疫情让美国看到中医价值,誓将其资本化
梁思成拼死保护的古建筑,李嘉诚砸200亿拆了,今又兴修仿古建筑
扫码加小编微信:Leojinyu123进群交流
为防止失联,请关注以下公众号,知道更多真相
也可以登录网站查看更多真相:www.lingmiaomiao.com
请复制微店链接在微信里打开
https://weidian.com/?userid=301113021&wfr=c&ifr=shopdetail
蒙学溯源:传统家塾中的读书人(你能想象六年蒙童“读”多少书吗?)
您的转发是最重要的支持!感恩转发!